书铺二进院内,一座砖体泥糊的小高炉,正一点点的被砌成,而旁边已经有一座熔炉正冒着黑烟。
不远处几个木匠正在空地,按照一份图纸,打造着手摇鼓风。
鲁大生双手满是泥和稻草的混合物,走到叶成昌身边,咧着大嘴笑道:“昌少爷你看这炉子,还堪用不?”
叶成昌看着两个炉子点点头:“嗯,看着不错,这高炉砌好,鲁师傅你要给我演示下。”
鲁大生高声回道:“好嘞,等昌少爷的鼓风做好,炉子差不多也好了,我们就开炉试试。”
叶成昌在完全接手书铺之后,直接让鲁大生在二进院子里立一个熔炉和一个高炉。
高炉是叶成昌预备用来烧制石英石,试做玻璃用的,虽然叶成昌不知道石英石的熔点,但是直接上能熔铁的高炉总是没错。
如果制玻璃温度嫌高的话,还能去试制水泥,低标号水泥叶成昌想都不用想,就知道具体工艺和材料,只是不知道各材料之间的配比。
商执上初中时经常给亲戚开的水泥厂看大门,水泥厂也是他一点点看着建起来的,大概是怎样运作是一清二楚。
主材料是舅舅工作的钢铁厂,所用剩的矿渣,其他辅材就是隔壁采石场采的石头。将料配好,放在机器里和大铁球一起滚滚,再送进炉子里烧化,泠却后在和小铁球一起滚成细粉,就能送检、打包、出厂。
不过小地方产出的,就是些低标号的水泥,吹个空气砖、压小地砖什么的还能用,浇房子可是不行的。(上述是我的真实经验,照搬过来)
熔炉是准备用来,熔铅浇筑印版的,叶成昌准备试着改良现有的印刷工艺,他话本中的插图,元?\用木版雕出来印过,发现部分细线条有些模糊,印了几次后还会变粗,陶版也用过,细线条易碎。
因为两种版都没法长时间用,所以叶成昌最后才想到用铅版,依旧先将大致图案雕刻在干胶泥上,然后烧制成陶版,最后制成模具再用铅水浇筑,等铅版粗版成型后,直接在铅版上精雕。
而且铅版如果雕错了,也能烫掉这一小块重新补上,不像木版雕错基本就费了,需要全部重新雕,所以铅版预想应当会,比木版和陶版好用许多。
高炉慢慢的被搭建完成,为了烘干糊泥,鲁大生在高炉里外都点了火,高炉完全烘干,装上叶成昌设计的鼓风,鲁大生就开始给高炉装入煤炭准备点火。
炉内的煤炭被点着后,鲁大生就一直盯着煤烟,直到煤烟的颜色稳定,才开始陆续装入煤炭、铁块、石灰石,高炉每烧一段时间,鲁大生就重新补充一点煤粉。
渐渐的天色暗了下来,从高炉顶部冒出的熊熊的火光,将在场人的脸,映的通红,出炉的时机已经接近。
所有人都在等待出炉的这一刻,只见鲁大生用铁钩,钩开活门,橙红的铁水滚滚流出,用鲁大生带来的柳木桶接着铁水,灌入之前准备好的泥范之中。
“鲁师傅,我有几点不明白,之前听你说过,铁厂都是用焦炭,今天你怎么用的煤炭?还有石灰石是起什么作用?”
“昌少爷我虽然会垒高炉,那是年轻时出役轮班时学的,焦炭我不会炼,我打铁用不着焦炭。石灰石我是听铁厂里的师傅说的,拌点石灰好出渣,这样烧出来的杂少铁纯。”
说清了叶成昌的疑惑,鲁大生将冷却的泥范打开,一个半球的“铁锅”出现在众人眼前,不过当鲁大生想从“铁锅”的一角,想将其撬离底范时,铁锅一碰即碎。
鲁大生有些丧气:“昌少爷,这我办砸了,炼出一锅脆铁来,铸不成你这铁锅了。”
叶成昌无所谓的安慰道:“唉,没事,头一炉嘛,慢慢摸索往后就会好的。”
天色不早了,叶成昌招待众人晚饭,待晚饭过后众人归家,他就靠在游廊的门上,看着院子中的两座炉子出神。
小果端来一碗东西,给叶成昌喂了一口:“张嘴。”
叶成昌吃完不知道是什么,就问道:“这是什么啊,不咸不甜的。”
小果甜美的笑着:“芋子啊。”
叶成昌想起自己第一世时吃过这个,随口说道:“哦,那要蘸糖才好吃。”
小果无奈的摊着手:“糖,这里没有。”
叶斤不知道什么时候,
第35章 院内工业基础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