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茶时,元月想着他们的习惯,只是删减了几味佐料,而没有按着自己的口味去煮。
一会茶成,她为众人一一奉上一盏。
卢景裕啜了一口道:“不及上次节度府喝得味道好。”
“哦?”元月挑眉看向他。
心道:原来古人也有识货的。
“那个茶口感自然芳香纯粹,不仅回甘还唇齿生香。”卢景裕又道,“嗯!还能解腻。”
听他这么一说,何溯与张公子忙端杯,饮下自己面前的茶,却都有被惊艳到了的感觉。
“如此美味,竟然还不是最佳?”齐齐看向他俩。
卢景裕点点头。
元月笑笑:“要不,我重新为你们煮一壶。”
张公子瞧瞧那壶里还有不少茶汤,则道:“算了,等这喝完吧!”回头又问:“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元月笑笑:“不难,不过是化繁为简而已。”
“?”何溯看向自家妹子,分别两年,真当刮目相看了。
元月则道:“单放茶叶一味则可。如果再添加别的,反倒喧宾夺主,盖住了茶叶本身的优势特点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张公子不禁拍掌笑道。
众人又各自捧杯,细品起来。
元月饮了一口,放下手中杯盏,冲何溯道:“阿兄,你明日过江去看看我的葡萄苗行吗?”
“这个是自然。”何溯放下杯盏,“你留在这不走,不正是为了这些事吗?我都一一帮你料理了就是。”
元月想想道:“我离开有月余了,也不知道如今怎样了?是死是活还是怎么了?阿兄回去后,不如在附近村上,帮我找个人代为管理了。”
“哦!你不打算将它们,统统移植回京?我看那苗也不甚大,用船装了也费不了多少地方的。”何溯道。
元月却摇摇头:“不了。”
“你既不带走,又不打算再回扬州,那还管它们作甚?”何溯有些不解。
元月淡淡一笑:“我曾答应过辛老丈,倘若他再回扬州的话,那片葡萄园就送与他的。当初,一棵一棵的栽下去时,也有辛家二郎的一份力的。可惜——”
提及辛二郎,元月声音不禁渐低。
一旁的卢景裕道:“你放心好了。你若回京后,辛老丈又没回扬州,我会代为管理的。”
“那自然最好不过了。”元月诚心诚意的谢他道。
倘若是别人,元月终究放心不下。
但是换作他,元月却一百个放心。
“你曾说过要同淮南府合营酿酒署的事,只是待那葡萄园有了收获后,此话还能兑现吗?”卢景裕忽然问道。
呃——
明明自己已经表示过,回京之后再也不踏扬州半步。
这话让她如何回呢?
如果要兑现,那么她将来还得再来扬州。
如今既然知道,自己有家、有亲,且都在京城,又怎能再远离亲人,独自待在扬州呢?
即便以后还是要发展自己的事业,那长安也不是不可以的。
更何况长安作为大唐帝都,举世朝拜,只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的。
一时竟无言以对。
卢景裕却郑重道:“扬州地处江南,气候温暖适宜,雨水充沛,土地肥沃,很适合种植业的。阿溯也喜欢扬州这个地方,你们有没有考虑过,举家迁至扬州呢?”
呃——
元月语塞。
何溯却暗道:这不谓不是个好主意。如今阿耶去世,虽然京中尚有些薄产,却也只是勉力支撑一家生活而已。
况且,阿娘自幼也是生长于江南的。
倘若教她回乡安度晚年,定是愿意的。
他还没开口,表示考虑一下。
元月已开口,果断的拒绝了。
元月是犹豫了一番后,才作出决定的。
看着卢景裕那殷切的眼神,元月也不是个木头。
他的心意,她还是知道的。
那一夜风雪之中的追逐;还有之后为了解救自己的东奔西走、运筹帷幄,任是木头也能明白的。
更何况,他不是没有流露过他的心意。
在节度府中时的一次次散步,还有不顾府中人的蜚短流长,总是陪着她去下人待的地方同桌共餐;甚至在溪柳村时的一次次出手相助。
此刻,更是放下手中日理万机的代节度使之责,跨江过海的来寻自己,保护自己,送自己到曲阿。
元月是感动的,心中也是欢喜的,奈何他虽好,毕竟有妇,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。
她既不想与他人共享一夫,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存在伤了另一个女人的心。
或许,他们古代人并不在乎、计较这些。
可她不行。
唉!既无意于他,就不要给希望于他。
“这片葡萄园,我是要留给辛老丈的,一是报答他当年的收养之恩;二是它毕竟寄托了我和二郎的愿望,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,留给他,想必二郎也是愿意的。<
第104章 青云观观主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