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六十一章 激愤[2/2页]

从石传 西新桥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哪里鼓捣出来的,居然文辞不差,叫桓冲听得颇为感慨,道了声谢。于是大伙儿入座,聊了开来。
      终究都是大晋的高官重将,虽逢丧事,讲着讲着便又谈到了国事武事上面。这几年荆州地面波澜不兴,大伙儿又彼此相熟,可没太多能聊。于是乎,聊着聊着这话题便落到了段随头上。便有人开口询问段随:“从石去了长安,有何见闻?”“听说从石此一遭长安之行颇为坎坷,其间究竟发生了何事?”
      桓冲谦谦君子一个,本无意将段随在长安的“故事”透露出来,奈何段随本人早已入了“魔障”,见此大好机会岂肯放过?何况在场都是桓冲腹心,回头真要出兵北伐,本也该依靠他等不是?于是段随大嘴一张,滔滔不绝起来。不消说,这厮是打算故技重施,打好铺垫再行劝说桓冲一次。桓冲在上首轻轻摇了摇头,又淡淡笑了一笑,却不曾出言阻止。
      故事自然是精彩的,众人的回应亦相当符合预期,多为击节赞叹。可当段随话锋一转,说出“北伐”一词时,大伙儿脸上的表情可就丰富了——似有意动的没几个,不置可否的倒是不少,然而更多的却是:你丫是不是疯了?
      段随可不气馁,当下又搬出秦国三必败之理,果然点头的又多了几个,只是终究算不得主流。大伙儿将信将疑,嗡嗡声中,把目光一齐投向了桓冲。
      桓冲轻咳一声,吐出八个字来:“兹事体大,容后再议。”下首众人闻言,大致明白主帅的意思了,应该是无心北伐。于是厅中嗡嗡声顿止,大伙儿看向段随的目光,基本就属于看笑话一类了。便只桓石虔为首的几个昂藏武将似乎对段随所言颇为意动,可瞧了瞧上首桓冲的样子,终究是欲言又止。
      段随一阵失望。他本指望说动众将,群情激奋之下帮他一起劝说桓冲,不料大伙儿应者寥寥——此来,怕是要无功而返了。
      便在这时,厅外有人高喊:“使君!有要事来报!”
      。。。。。。
      因着桓嗣之丧,上明车骑将军府的正厅里虽在聚会,总体而言气氛算是沉闷的,这会儿却忽然拐了个大弯子——众将群情激愤,大吵大闹,把个屋顶都快掀翻。
      原来建康快马来报,谢安上书朝廷,表奏中领军谢輶为江州刺史,朝廷准奏了!
      这还得了?须知江荆两州乃是桓家多年经营的基业所在,桓冲本人更是在江州扎根多年,说不好听点,江州可谓他的“老巢”。虽说江州军事肯定还在“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扬州之义成雍州之京兆司州之河东诸军事”的桓冲手中,那谢輶顶了天也不过是个单车刺史,可朝廷或者说谢安这么干,也太“肆无忌惮”了罢?还把不把桓冲乃至荆州这十几万军将放在眼里?何况那谢輶是谁?征虏将军、兴平县伯谢石少子也!谢安这做的也太过了,竟然安排亲侄子出任江州刺史,明目张胆要把谢家势力扩张到桓家地盘上去。这是看桓冲多年来事事忍让,觉着老实人好欺负么?

第六十一章 激愤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