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衷。假如李大钊还在,他一定会支持我们。如果王光祈在中国,他也不会对此无动于衷。”
李璜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感慨,笑道:“王光祈在德国换空气,求学的同时也在修养身心。他望着窗外一望平芜的自然美,逐渐沉迷于音乐。可惜的是,他或许早已与这个动荡的世界渐行渐远。”
“为了音乐,王光祈或许放弃了经济学的研究,但他绝不会放弃对革命和真理的追求。”张君劢坚定地说,心中隐隐希望着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青年。
李璜的声音中透出愤懑:“早在国共合作初期,曾琦就曾预见北伐将使共字号大为发展,中国将面临‘大难将作的局面。我们青年团不断向国字号要人发出警告,但蒋司令似乎毫无察觉。”
“青年团在反共问题上与蒋司令是一致的,”王至诚的声音越来越沉,“然而,蒋司令不仅排除异己,还处理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,显然是对我们青年团的不信任。下一步,他若继续对共字号下手,青年团也难逃一劫。”
李璜对蒋司令的不满愈发明显,眉头紧锁:“蒋司令推行的所谓‘党治,为何不承认我们青年团?难道他认为屡屡发生的刺杀事件不会让他警醒?”
张君劢深吸一口气,语气缓和下来:“我们的对话即使艰难,但必须继续。我们不能让无辜的生命在这权力斗争中被牺牲,必须找到一个解决之道。”
王至诚目光坚定:“我们需团结一致,抵抗这场无形的压迫。年轻一代的力量或许能改变局势,创造出新的未来。”
张君劢问道:“至诚兄,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?”
王至诚认真地回答:“这不是为了我,而是为了国共两党的前途,甚至是为了中国民族的未来。我希望您和李璜能帮助我拜见杜月笙、黄金荣和蒋总司令。”
张君劢摇头说道:“他们不过是占据上海的巨头,蒋总司令也是权倾一时的人物,我无能为力。”
王至诚接着说:“至少您可以协助我把文章发表出去。”张君劢陷入了沉默,心中思索着这一切的复杂与无奈。
在街头巷尾随时都有人被抓的环境里,在这样的环境里帮助王至诚发表所谓“过激”的文章,无疑是引火烧身,他的心中都藏着一份忐忑与疑虑,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。然而,在这片迷雾中,张君劢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。他知道,唯有团结一致,才能在权力的迷雾中寻找到那条通往光明的道路。
“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信念。”王至诚坚定地说,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。“尽管前路未知,风雨兼程,我们也要勇敢面对。”
此时的张君劢在心中默默发誓:要在这黑暗的时代点燃一束光明,让更多的人跟随他的脚步,走向那片尚未被污染的理想国度。
喜欢。
第138章 谍雾重重:张君劢的抉择[2/2页]